巨资购置的数字化模块钻机投入永城新桥煤矿水害治理项目;完成的三门峡湖滨区1:5万地质灾害风险普查项目通过了省级验收;承揽的宜阳、偃师、陕州、鲁山等规划项目相继进入“施工季”……今年前三季度,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挑起了改革转型的大梁,彰显着我院澎湃发展动能。
勇担使命,经济发展量质齐增
在今年的地勘单位重塑性改革中,我院围绕“保障资源能源安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三大使命,加大工作落实力度,实现经济总量1.78亿元;利税总额848万元,同比增长50%;在岗职工人均收入85750元,同比增长1%,职工收入连续7年稳步增长,与2016年同比翻一番。
可以说,我院交出如此亮眼成绩单,离不开项目支撑。据我院统计资料显示:前三季度新签项目合同139个,合同额约1.45亿元。
9月份,随着工程一分院承担的沁水马必区块MB02—A4—54井组顺利完钻,我院承担的山西潘庄、马必煤层气项目,开动钻机就达8台次,完井52口,总进尺7.6万余米,用奋进音符奏出“煤层气钻井好声音”。
在煤矿水灾害治理方面,投入巨资购置的数字化模块钻机加快了项目实施步伐。永城新桥煤矿、平煤神马集团五矿、焦煤集团新乡能源公司、陕西长武高家堡矿井煤矿山水害地面区域治理项目,“四箭齐发”助力煤矿安全生产。
作为转型发展的“高成长性”业务,我院在环境治理方面持续发力。7月6日,河南省全面启动河南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按照豫地集团公司要求,我院认真履行项目牵头单位职责,研究部署河南秦岭东段项目18个子项目的落实工作,通过前期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偃师区、宜阳县、新安县相关子项目有望落地。
实际上,我院做到了项目承揽一批、完成一批、储存一批,实现了压茬推进。新承揽的洛阳市自然保护地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项目和洛阳市相关县区区域评估项目,正在实施的伊川县供排水一体化工程,完成的6个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项目、洛阳市市政绿化工程和伊滨经开区2021年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防治工程项目,有力服务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夯实了我院发展基础。
拓宽服务,转型发展持续推进
3月16日,三门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议室欢声笑语,一场“欢迎朱文豪挂职副局长座谈会”正在举行……
像朱文豪一样,我院目前共有40余名技术骨干,在洛阳、三门峡两地自然资源部门挂职锻炼服务。对于外派挂职人员的管理,该院不当“甩手掌柜”,而是常抓严抓,通过每年召开外派挂职人员座谈会等,让挂职人员谈体会、谈想法、谈打算,进一步提升挂职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在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中,我院涌现了一大批履职担当、主动作为,敬业奉献的挂职人员。近年来,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相继发来感谢信,对多名挂职人员提出表扬。
积极发挥地质技术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始终是我院高质量发展的汩汩活水。与淅川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矿产资源勘查、生态修复治理、地质灾害防治、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规划建设、数字地理信息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在与新安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会谈上,双方提出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全域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废旧矿山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为主要抓手,努力把新安县打造成乡村振兴和国土综合整治示范县。
创新生态是“软环境”,却对服务地方经济起着“硬支撑”的大作用。我院完成了测绘甲级资质的增项工作和所属豫西公司地质灾害防治施工资质的甲级升级工作;申报2023年局科研项目2个,省财政地质勘查项目2个;组织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学术会议等17场,参加人数600余人次,培训内容涉及地质灾害防治、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编制、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破坏与污染状况调查评价等技术,全面提升全院职工专业技术水平。
用心用情,保驾护航项目实施
9月6日,业主方亚美大陆煤层气有限公司将一块金光闪闪的“2022年安全管理评比三等奖”的奖牌授予了工程一分院2018钻井队。面对施工煤层气井地层复杂、破碎带多、煤层坍塌严重等问题,工程一分院管理人员驻守钻机现场,指导调整泥浆性能、选择钻井参数,处理随时出现的井内复杂情况,确保了工程顺利竣工。
其实,抓安全、保生产在我院早已蔚然成风。每两月一次的安全生产经营调度会,研判安全生产形势,安排部署下步工作;先后5次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查出的160处隐患定期完成整改;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了81场安全生产学习会,使1296名参会人员提高了安全意识和技能……
此外,我院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开展的安全宣传咨询、安全隐患大排查、灾害避险逃生演练等系列活动,为全院项目顺利推进营造了良好安全氛围;严格按照洛阳市疫情防控要求,认真完成我院市域外返洛人员排查工作,同时出台疫情防控方案,积极做好职工家属疫情防控措施的宣传和解释工作,织密了职工健康安全保护网……一系列安全工作措施,让我院经济在良好环境中保持健康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