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二院有限公司!
文化建设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党群工作 > 文化建设 > 正文
读书的记忆

世界读书日,在朋友圈里面看到了诸多关于读书的话题和图片,那就赶个潮流,聊聊我对读书的感想和记忆吧。

我对读书的兴趣要从我的爷爷说起,80年代的农村不管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是比较贫瘠的。特别是在雨天的时候,春季或秋季连绵的雨,不能到田野里面疯跑,只能跟小伙伴聚在爷爷身边听故事。从《三国演义》到《隋唐演义》,从《三侠五义》到《岳飞传》,断断续续听了很多段落,里面人物的传奇色彩让人向往不已,在一句句“后来呢?”的追问中,爷爷不耐烦了,说:“想知道自己将来去看书去!”赶紧长大,去把这些书读完,便在心中种下了种子。

小学时期,村中一位同族的大哥从外打工回来,他打工的亲戚家的书店不干了,他便带回了两纸箱各类小说,从此,他家便成了全村喜欢读书人的“天堂”,里面有我这样的小毛孩,也有一些大人。小学三年级便粗劣通读了金庸的《碧血剑》,从此把金庸老先生奉为天人,奈何大哥的书箱里面就这一套金庸的小说。我认为武侠小说的阅读可以锻炼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地第一时间把一本书阅读完。那种阅读的快感和紧迫感,让人不自觉地就进入了刀光剑影的江湖,恩爱情仇,曲折离奇,让人久久欲罢不能。  

到中学后,学校旁边的书店都有租书业务,一天一本五毛。省吃俭用,课余时间便全部拿来读书,把金庸、古龙、温瑞安、梁羽生、李凉等当时能找到的武侠小说全部读了一遍,可想而知,学习成绩当然是一落千丈。虽然有些后悔,但如果重来一次,大抵我也会杜绝不了这个诱惑吧。

在小时读闲书期间有两本书让我印象深刻,一本是《水浒传》,至今我还记得是在我家不远的一个墙角,可以晒太阳的地方,读了几天后,彻底崩溃了,情节越读越让人愤恨不已。对宋江的失望,对其他英雄人物的悲惨结局不忍,悲剧般的结尾根本就不是一个少年所能接受的。一本是《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是一个同村同族的哥借给我看的,他极力推荐,他喜欢看书,喜欢吃饭的时候看,所以他的书上面都有点点污渍,很多折页。喜欢书而不爱惜书。《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也让人印象深刻,可能也影响了我的一些处事方式和所谓的审美。至今都觉得孙少平最后穿着风衣、戴着墨镜走来的场景,俊瘦的身材,加上脸庞上的那道疤痕,融合在一起简直酷毙了。《平凡的世界》教会我凡事都要保持做人的最基本原则,底线不能突破;再恶劣的环境只要心存希望,最终都会迎来美好的明天。那便是我当时心中最认同的心灵鸡汤吧。

高中时期的读书就正式的多了,终于认识到了武侠小说只是快餐而已,虽然好吃,但真的会营养不良的。那时候开始读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类的,世界名著类的,当时的感觉就是为了显得自己特别与众不同,特别知识渊博而读书的,充满了青年时期的炫耀感和骄傲感。现在回头想想,很是羞耻啊。

大学时期的读书就很是认真了,每星期都有读书计划,每本书都有记读书笔记,对于印象深刻的还会写读书体会。当时为了能够深入学校图书馆的内部,还到图书馆担任自愿者,帮忙整理书架。这个时期让我获益匪浅,看的书包罗万象,涉及各个方面。奈何精力有限,能力有限,书虽然读了一些,但自己的学历、学识没有什么大的提升,依然是平平无奇。最多也只能说是自己的内心精神世界不那么空虚罢了。

工作以后,首先要读跟自己工作有关的书籍,为了解决问题而读书,阅读变成了实用主义者。等逐渐自己的工作基本上没有问题的时候,又回归到了随意阅读的时光。随着网络媒体的发达,阅读彻底进入了电子时代。其中最痴迷的是追当年明月的博客,他在网络上发表《明朝那些事儿》,当然不是现在出版的那种,那时候在网络平台上发的还比较随意,虽然有时候不是很连贯,但不影响阅读。看过之后跟大多数人一样,直呼历史还可以这么书写,有趣,好看,吸引人。

随后的时光,阅读不可能从生命中消失的,每天如果不翻上那么一两页,老感觉生活中缺失了一些东西。身边摆着实体书,手中扒拉着手机上的电子书,在桌前、床头、旅行中,在慢慢的时光中……

(编辑:李治山)

Copyright © 2016 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二院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洛阳恒凯科技